1 2 3 4
家校沟通

家校沟通

教会孩子分享是重中之重
时间:2016-01-08 16:43 作者:admin 点击:
可能您会发现,有两个孩子的家庭,往往老大的心理问题会比较多,最主要是有了弟弟妹妹后觉得失落,不被重视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采访了青岛成长心理研究所所长石卉和青岛心理专家安嘉,请他们谈谈在家有二孩后,父母该怎样与孩子沟通,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等教育问题。
老二出生后让老大独睡?
有了第二个孩子后,家长有各种各样的理由,把老大转移到别的床上,比如床太小,怕老大压着弟弟妹妹,怕弟弟妹妹吵着老大等等。但是,为人父母的,请稍稍等一下,能不能站在老大的立场上,想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?为什么弟弟妹妹一来,他不光得到的爱少了,连睡觉的位置都要被霸占呢?真的要分床,能不能在老二还没出生之前就先分了?能不能妈妈带老二睡,爸爸带老大睡?或者,能不能把家里床搞成榻榻米床,全家人都在上面睡?尽管弟弟妹妹年龄还小,但同样是作为孩子,切勿任何事情都让老大做出“牺牲”,即使老大做出了“牺牲”,家长也要第一时间予以肯定和表扬。如果老大不愿意“退步”,家长切勿以强硬的手段要求,凡事都可以商量着来,想一想,总会有办法。
两个孩子打架家长不要插手过早
家有二孩,两个孩子打架在所难免,尤其是彼此年龄接近,又比较小的时候,各种冲突就会格外多。用家长的话说就是:“俩兄弟一天不打架,太阳都没法落山。”尽管彼此感情好到不行,但见面依然会打架,这是很多二孩的心理状态。实际上,两个孩子通过打架这种方式,一方面是为了占得上风,另外是想判断父母爱谁更多一些。因为每次打架,父母都会来插手,他们作为裁判会判断出谁是挑衅者,然后以暴制暴,把挑衅者打一顿。被打的孩子心里有气,父母前脚离开,后脚俩孩子又打起来了。所以,父母不要过早地介入俩孩子的打架。通过这样的冲突,他们将能够寻找到彼此合拍的节奏,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,这也就是所谓的“逆商”,在逆境中寻找处理问题的办法。而家长呢,依然是进行聪明的引导,切勿盲目当“法官”进行评判。
好与坏不要拿孩子对比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做父母的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,发挥自己的特长,而不是总是说:“你看哥哥(或者谁谁怎么着),你怎么就不学学呢?”任何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,都不是“谁谁谁”,而是独一无二的自己,家长切勿用成年人的评判标准,来盲目地给孩子贴标签。更不要完全以弟弟为标准,让哥哥向弟弟学习(反过来也一样),这只不过是父母角度的一厢情愿罢了。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,认为自己“没资格”享受自己的人生,为什么需要让着弟弟妹妹?因为我不够好!当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于两岁时,这种没资格感会更严重。
学会分享是处理关系的重点
“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同,两个孩子该怎么教没有标准答案,切不可照本宣科,完全生搬硬套。”石卉建议说,不管是否生二孩,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,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,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,而是得到了快乐。比如,给孩子一包饼干,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全部吃掉,而是拿一些分给在座的亲戚朋友,或者去敲敲邻居家的门,分给别的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。懂得分享的孩子,在爸爸妈妈有了第二个小宝宝的时候,并不会感到自己的爱是被夺去的,而是拿来与弟弟妹妹分享的,这样就会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。从另一方面而言,作为家长,也要在各方面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做好孩子的榜样,比如树立理性的价值观,让夫妻间情感亲密,婆媳间和睦相处,兄弟姐妹谦让有礼等等,孩子们会效仿和学习,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,让孩子学会友善和分享。